第三章 何苦四處求醫,人體自有大藥(2 / 2)

加入書籤

四肢和耳朵才是真正暗藏大量靈丹妙藥的人體大藥庫!通過刺激它們來治病,效果真的是不可思議,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療效還深入而持久。

四肢貫穿著人體的陽氣,12條經脈中的6條陽經,全都是從手指或腳趾的末梢開始循行,繼而輸入五髒六腑的。

手指和腳趾通過這些經脈通道直接跟髒腑相通,所以對於各種感覺都非常敏銳。

為什麼說「十指連心」呢?

就是因為我們平時用手去觸扌莫一個東西,比用身體其他部位去感覺更明顯,而手上如果受傷的話,絕對比身上其他部位受的傷更痛。

四肢和耳朵等一些部位都屬於人體的末梢,末梢是最敏感的,一旦受到刺激,有一點變化馬上全身就有反應,所以,自己通過觀察耳朵、手足等人體末梢,可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刺激這些末梢,您就可以把疾病找出來並把它趕跑。

西醫認為,人體的這些末端匯集著大量的神經末梢,所以非常敏感,受到刺激以後,這些刺激會隨著神經傳送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但在中醫看來,末端其實是經絡的末端,12經脈都是從手或足的末端起始,12條經脈上的大穴、要穴也全部集中於四肢。

四肢是與髒腑息息相關的地方,如果把每一個髒腑比作一頭牛,那麼經絡就是拴住這些牛鼻子的繩索,這些繩索的另一端都係在四肢上了。

四肢是人體陽氣必經之路,《黃帝內經》上說:「四肢者,諸陽之本也。」

人體要想不生病,就要陰陽平衡,最重要的就是陽氣發揮作用。

陽氣,就是人身上的正氣,要想陰陽平衡,首先要陽氣正常、像太陽一樣普照人體的五髒六腑。

所以,刺激經絡的末端就是在激發人身上的陽氣。

要知道,四肢和耳朵才是真正暗藏人間靈丹妙藥的人體大藥庫!通過刺激人體的這些末端來治病養生,效果真的是不可思議,不僅沒有任何副作用,療效還深入而持久。

當然,人體的頭上、背部、月匈部等其他地方也都存在著很多有極好藥效的高升點,這都是我們人體的寶藏,在本書後麵,我會選擇最有效的介紹給大家。

沿著經絡去找大藥是最省事的

尋找高升點,需要根據規律去試探,沿著經絡尋找高升點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人體的大藥——高升點不是胡亂長在人身上的,更不是藏得很深毫無規律可循。

在這裡,我告訴您一個最省事的方法,就是沿著經絡去尋找高升點。

人的手上有6條經脈,分布得極有規律,您看前臂偏外為肺經,後臂偏外為大腸經;前臂偏內為心經,後臂偏內為小腸經;前臂的中部是心包經,後臂的中部是三焦經,它們都是兩兩相對應的。

由此,我們可以把上肢分成兩個部分:肺經向外一直到大腸經之問的區域,堪稱肺部大藥田,一切肺係統的疾病,比如咳嗽、氣喘、咽喉疼痛、咽炎、氣虛、氣短、鼻塞、月匈痛、痰多、嗓子啞、鼻血、哮喘等,都可以在這個區域找到大藥去治療,如果要調養肺部,也能在此處采擷到人體大補藥。

心包經向內直到三焦經之問的區域是管心的,心血管係統、精神係統的問題,比如心律不齊、高血壓、心絞痛、心煩、失眠、驚悸、精神萎靡等,就得到這一區域來挖藥,尋找高升點了。

這一區域,是養心治心的大藥田。

在這個區域進行試探性按壓,哪裡最有酸、麻、脹、痛的感覺,哪裡就是最能發揮藥效的高升點。

人腿上的經脈看起來好像要稍微復雜一點,但隻要我們將其劃分為兩個區域,就非常簡單了。

下肢後側和內側的區域,是腎經和膀胱經的循行所在,與腎和膀胱相關的任何疾病,如尿頻、尿急、水腫、性冷淡、性功能低下等,都可以在這一區域找到大藥來治,這裡更是養腎的仙藥田。

下肢的前側和外側,是肝經、膽經、脾經、胃經的循行之處,這裡是調養和治療消化係統疾病的大體大藥田。

像腹痛、腹脹、乾嘔、消化不良、泄瀉等病症,都可以在這一帶找到高升點大藥治療。

另外,肝膽與消化係統緊密相連,《金匱要略》說「肝病實脾」,肝膽的病變在消化係統會表現得非常明顯,所以,肝膽上的病也可以通過治療脾胃來解決。

一位患慢性胃病的人曾經問我:「按理說,胃痛要在腿上的胃經上找高升點,我找了一個來回,沒有發現什麼特別有壓痛的地方啊,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說:「你乾嗎不試試心包經呢?」

我拿起他的一隻手,在他心包經上的內關穴上輕輕一按,他就疼得受不了。

其實,內關就是治療他胃痛的高升點,我讓他自己按壓,一會兒,胃痛就減輕了。

這個醫案說明,高升點,有時候不會一直固定在那裡等著我們,如果在本經上沒有找到高升點,我們不妨就用五行相克的思路,到其他經脈上去找。

比如,腎水係統的疾病,我們首先要在腎經、膀胱經和督脈循行的部位去找高升點,但同時我們也要想到:金生水,肺在五行中屬金,在手臂上肺經循行的部位可能有該病的高升點;水生木,肝在五行中屬木,在肝經循行的部位,也可能出現該病的高升點。

再比如,腸胃不好、吃飯不香的時候,我們先要在脾經、胃經上找高升點。

此外,高升點還可能出現在心經或心包經上,如心包經上的內關就是治療胃痛的特效高升點,因為心屬火,火生土;脾胃病的高升點還可以出現在肺經上,因為土生金,肺為脾之子。

總之,「實則瀉其子,虛則補其母」,就是養生祛病的原則。

如果我們能判斷該病的虛實,那麼在其他經脈上找高升點就要簡單得多;如果不會判斷,也沒關係,大不了多按一些部位,多找一陣子,也還是能找到的。

值得強調的是,人體x形平衡法還教給我們一個技巧:根據一個高升點可以迅速找到其他高升點。

比如,治療慢性胃病,我們在腿上足三裡的位置找到了一個高升點,就可以到手臂上相對應的位置手三裡附近去找另一個高升點,這樣療效會更為迅速;治療頭痛,在手上的合穀穴上取到了一個高升點,我們可以接著去腳上對應的位置,也就是太沖穴上去找另一個高升點。

這樣,雙足三裡配上雙手三裡,雙太沖配上雙合穀,正好都可以連成一個x形。

這是「x形平衡法」中「x形」的另一個含義。

此外,人體背部的經脈很特殊,膀胱經從上到下分布著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大腸俞、小腸俞、膀胱俞等一係列「俞字號」穴位,它們都與相關的腑髒緊密相連。

沿著後背上的膀胱經,我們可以找到治療和調養所有髒腑的高升點。

比如,咳嗽就在肺俞找高升點,心慌、心煩就在心俞或心包俞找高升點,拉肚子就在脾俞、胃俞、大腸俞和小腸俞找高升點……如果有酸、麻、脹、痛等感覺,那它就是高升點,繼續按;如果沒有,就不是,再另找,非常簡單。

高升點也可以是特定的穴位

原穴、會穴、郗穴、背俞穴和下合穴,都是非常重要、非常好用的穴位,它們就是穴位和高升點合而為一、同氣相求、齊心對付疾病的大藥,其療效常常是一點到位。

高升點以按上去有無酸、麻、脹、痛等明顯感覺為判斷其效果的標準,那麼,是不是傳統的經絡學、腧穴學在「人體x形平衡法」麵前都沒用了呢?

實際上,人體x形平衡法非常注意汲取傳統中醫學的優點,在它看來,很多高升點恰好就在傳統的穴位上。

所以,大家如果熟悉自己身上一些常用的穴位,養生治病就會如虎添翼。

比如,您身上的原穴、會穴、郗穴、背俞穴和下合穴,都是非常重要、好用的高升點,也就是穴位和高升點合而為一、同氣相求、齊心對付疾病的大藥,其療效常常是一點到位。

在這裡,我先以十二原穴和八會穴為例,其他幾類高升點在後麵我將陸續為您介紹。

(1)八會穴大藥

有個打咯的病人,一天到晚每隔一分鍾就要打咯一次,非常痛苦,找了很多醫生都沒有效果,最後到了我這裡。

我想,既然他找了那麼多醫生,肯定很多治療打咯的藥他都吃過了,到現在沒好,那些藥應該沒什麼效果。

於是,我讓他把上衣解開,在他兩乳連線的中點用手指按下去,問他有什麼感覺,他說:「沒有什麼感覺。」

於是我把手指往下方挪動了大概3毫米,病人馬上說:「這個地方酸痛。」

我吩咐他說:「那你就多按揉這個地方。」

他按揉後,又打咯了兩次,接下來就不打了。

最後,我給他開了一些簡單的藥,讓他回家服下以鞏固療效。

送走病人後,我在場的那些學生不解,紛紛問這是為什麼。

我說:「剛才我是在病人膻中穴附近取到了打咯的高升點。

膻中足什麼穴?

是八會穴中的氣會,對一切與氣有關的病都有療效。

打咯不就是肚子裡有一股氣順不過來嗎?

在膻中這一帶必定有治它的大藥,所以這個病就這麼拿下來了。

這隻是八會穴中的一個,其餘7個,你們自己回去查書吧。」

其實,八會穴相當於人體八大軍區的八位總司令,它們包攬各自軍區內的一切事務。

這八大軍區分別是:髒、腑、氣、血、筋、脈、骨、髓。

會,就是精氣會聚的意思,人體這八大組織的精氣分別會聚於這八個穴。

五髒的精氣會於章門,章門通治五髒本身的病,雖然一切疾病都與五髒相關,可一旦病勢深入,就病到五髒本身去了,這時候就是重病,需要以章門為高升點進行調理;六腑的精氣會於中脘,中脘通治一切腑病,如腸炎、胃炎、痢疾等等;筋的精氣會於陽陵泉,故陽陵泉通治一切與筋有關的病,如關節炎、抽筋、骨節酸痛、頸椎病、月要椎病等等,因為這些疾病往往都是骨頭之間的筋出了問題。

依此類推,與血有關的病可以用膈俞來治療,與經脈有關的疾病可用太淵來治療,與骨相關的疾病都可以用大杼來治,與髓相關的疾病都可以用絕骨來治療。

其對應關係如下表:八會髒腑氣血筋脈骨髓穴名章門中脘膻中膈俞陽陵泉太淵大杼絕骨當然,人的病是千變萬化的,有的可能是筋骨同病,有的還可能更復雜,所以,一個穴位的藥效也是有局限性的,但是,隻要此穴按下去有酸、痛、麻、脹等感覺,它就是治病的大藥,即使不能馬上把病治好,也能緩解症狀,如果能長期堅持,治愈是絕對有希望的。

(2)十二原穴大藥

與八會穴相似的還有十二原穴,它們相當於人體抗病核心兵團中的十二員大將,是在最關鍵的時刻沖鋒陷陣的。

《黃帝內經》中說:「五髒有疾也,當取之十二原穴。」

這句話明確指出,五髒有疾病,就得取十二原穴來治。

但這隻是表麵的意思,深入地看,髒和腑是相表裡的,病在腑,說明病勢還不是太深,病情還不太嚴重;病在髒,就說明病勢已經很深,病情已經相對嚴重了。

所以,「五髒有疾」,泛指大病。

十二原穴是治大病的穴,並非專門治五髒病的,實際上,五髒六腑的病它都能防治。

五髒六腑的原穴見下表:五髒肺心心包脾腎肝原穴太淵神門大陵太白太溪太沖六腑大腸小腸三焦胃膀胱膽原穴舍穀腕穀陽池沖陽京骨丘墟從上表可以看出,太淵和合穀能治人體肺和大腸方麵的頑疾,比如慢性的咳嗽、哮喘、肺痛、痰多、大便乾結、便秘等。

神門、腕穀、大陵、陽池能治與心髒相關的疾病,比如精神不振、臉色蒼白、心跳過速、心慌、血壓偏高、月匈悶等。

太白和沖陽可治脾胃係統的大病,比如腹瀉、慢性便溏、消化不良、長期消瘦等。

依此類推,十二原穴其實都是古人早就為我們找好了的高升點大藥。

原穴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作用呢?

原,就是原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原氣通過三焦運行於髒腑,是十二經的根本,而原穴就是腑髒原氣的停留之處。

腑髒有病變時,原穴就會有反應,而針刺或按壓原穴,就能使三焦原氣通達,從而激起正氣,抵抗病邪。

高升點是人身上按上去最有感覺的觸點

一種疾病可能會出現許許多多的高升點,有的按上去非常刺痛,有的按上去很酸,這時候,就應當取那幾個按上去最有感覺的點,這才是治病養生最有效的。

有一次外出開會,和我同行的一位朋友老是精神不好,雖然他自己也懂醫理,但一直找不到原因。

後來他在洗臉的時候無意中發現耳垂上有一個小小的結核狀物,就來問我。

我看了看,這個結核狀物在耳垂中部,按照耳穴的分布區域,應該是在眼點上。

當時我問他眼睛有沒有什麼不適,他說沒有。

於是我讓他使勁揉這個點,他忍著痛揉了一上午,中午就覺得精神好多了。

他自己覺得很奇怪,我跟他開玩笑說:「你耳朵上長了一顆藥呢,專治你這萎靡不振的。」

當疾病來臨的時候,很多高升點會主動顯示出來,以疼痛的方式提醒我們去發現它,這時,我們暫時可以不用去管是什麼病,直接按壓它就行了。

但更多的高升點需要我們通過經絡,通過對應位置去尋找。

如何才能最精確地找到這個點呢?

很簡單,隻要在我們確定的這個大體部位用手指按壓,哪裡有明顯的酸、麻、脹、痛等感覺,那裡就是高升點了。

這種明顯的感覺,最常見的是壓痛,有的高升點按壓上去痛得鑽心,還有的高升點按上去不一定很痛,而是有酸脹感……總之,高升點是很敏感的部位,如果按遍了各個部分還沒找到敏感位置,那就說明定位有偏差了,可以再試其他部位。

如此說來,人體全身各處都有可能是高升點,取點、配點的方法也會變得非常簡單。

唐代「藥王」孫思邈發現了人體的「阿是穴」。

阿是穴不是某個固定的穴,全身任何一個部位都有可能是阿是穴。

為什麼叫「阿是穴」呢?

因為,當醫生的手按在這個穴位的時候,病人會痛得「啊」的一聲,這就是要取的穴了,這個阿是穴就是我們要找的高升點大藥。

「人體x形平衡法」是把阿是穴與普通穴位同等對待的,在它看來,全身任何地方都可以是穴位,治病的人不用死記硬背哪條經上有哪些穴,哪個穴有什麼功效,哪種病要取哪幾種穴等等,隻要先找準一個大體的部位,然後再用手指在這個部位進行試探性的按壓,就能很快找到治病的大藥——高升點了。

有時候,就像上麵例子中提到的,高升點上乾脆出現一個條索狀或米粒大小的凸起物,按上去非常疼,這就是我們要找的高升點了。

總之,人體哪個部位按壓上去有感覺,就無異於向您表明:您已經取到正確的高升點了,治病養生的人體大藥就在此處,放心按壓吧!

一種疾病可能會出現許許多多的高升點,有的按上去非常刺痛,有的按上去很酸,這時候,就應當取那幾個按上去最有感覺的點,這才是治病養生最有效的。

等我們把這些點按到沒感覺之後,就會發現,人體的任何不適都逃之夭夭了。

要相信身體為您開的大藥處方

每一個使用內藥的人,都需要經過這樣一個培養信心的階段。

信心越大,我們越能堅持、體會和探索,人體大藥的效果也就越明顯。

我有一些朋友,年齡都不大,有錢、有事業、有地位,屬於那種典型的成功者,但多年的勞心費神破壞了他們身體的相對平衡,使他們的身心屬於典型的亞健康狀態,有人甚至成為醫院的常客。

我經常給他們進行一些調理,或提出一些建議。

絕大多數建議或治療他們都能接受,唯獨按壓穴位治病,他們半信半疑而且不能堅持。

剛生病的時候更是如此,你教他按壓穴位,他心不在焉地按幾下,說:「這樣按按手腳、捏捏耳朵,會有用嗎?」

我也不說什麼,因為如果說「有用」也等於沒說,我知道他不會聽我的,因為他生怕耽誤了治療。

由於沒有親眼見到效果,也由於對醫學形成的思維定式,很多人對內藥信心不足,這是情有可原的。

所以,即使是我的那些朋友生了病,尤其是重病急病,還是得上醫院接受常規的治療,在治療的同時,我會教他們在自己身上尋找高升點,開發內藥,堅持按壓,不斷體會。

這與常規治療毫無沖突,並且能抑製病情,加速康復。

慢慢地,他們體會到了人體內藥的神奇,也就對此感興趣了,以後身體稍有不適,他們就首先考慮如何在自己身找出高升點來進行調理。

無論服用什麼藥,都貴在堅持,隻服用一兩次,效果一般是不明顯的。

醫生開的藥,一般人都會按時按量服用,比如服某西藥須一天3次,每次兩粒,或是某個名老中醫開了個方子,讓連服20劑,我們肯定都會照辦。

為什麼會這樣做?

因為我們和身邊的人都對這些藥有信心,相信它們是用來治病的,正是在這種情形下,我們能夠堅持下來。

大家對內藥的態度,也須如此,才會有好的療效。

使用內藥,隻要對症,而且能夠堅持,是一定會有明顯效果的。

等看到效果了,您自然會信心大增,這時候,養生治病,您就會堅持使用內藥了,而您身邊的家人、親戚、朋友、同事看到了,也會跟著使用自身的大藥來養生祛病。

所以說,每一個使用內藥的人,都需要經過這樣一個培養信心的階段。

信心越大,我們越能堅持、體會和探索,人體大藥的效果也就越明顯。

跟世界上最好的醫生做朋友

在健康的時候注意不要使身心失去平衡,這就是養生;在生病的時候想辦法使身心恢復平衡,這就是治病。

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就不僅是自己的醫生,而且還算得上是一個能「治未病」的「上醫」了,這難道不是人生最大的幸事嗎?

通常情況下,人們認為醫生隻是治病的,非要得了病才能去找醫生,甚至某些醫生也這樣認為。

有很多醫生自己平時也不注意健康,總以為得了病不要緊,自己能治,結果,到了病來如山倒的時候,他自己也亂了方寸,不知如何是好了。

實際上,醫生有兩大職責,首先是教人養生,其次才是為人治病。

會養生,意味著把疾病扼殺在了萌芽狀態,消滅或減少了得病的可能性。

因此,《黃帝內經》中講「上工治未病」,意思是病還沒有表現出來,上等的醫生就給您治好了,這其實就是養生之功。

如果非得等到病了才去采取治療,非得等到各種化驗結果出來後才知道怎麼治,那就太晚了,就是「下工」了。

同一個好醫生做朋友真是人生一大幸事:他會經常給您一些健康建議,讓您受用無窮;當您身體出了毛病時,給他打一個電話,他就會匆匆趕來。

然而,良醫難遇,即使有個好醫生做朋友,他也不可能天天和您在一起,不可能對您身體的每一個狀況、每一種變化都了如指掌。

所以,最好的醫生莫過於自己。

做自己的醫生難嗎?

不難!隻要我們掌握了人體平衡的規律和調節方法就可以了。

人體本來是能長期維持相對平衡的,因為,自然在相對的平衡中平穩地運行,白天黑夜準時交替,一年四季寒來暑往、周而復始,人體與天地相應,如果能在自然的節律中按部就班,凡事不過度,適可而止,那麼,人體的相對平衡狀態是不會輕易被破壞的。

但是很多人總是有意無意地破壞自身的相對平衡,比如,體力透支、暴飲暴食、寒熱失當、房事過度、起居無常、情緒泛濫等等,都能傷害人體,引發疾病。

因此,我們要想健康、不生病,不需要什麼高深的養生知識,隻要認定「保持人體相對平衡」這一根本宗旨就可以了。

對一切可能破壞人體平衡的事情都要慎重,比如,飯吃得太多、喝酒喝醉了、熬夜、著涼、勞累過度等等,這些都是破壞人體相對平衡的,都應該盡量避免。

但這些情況有時候又是不可回避的,怎麼辦呢?

也沒關係,平衡暫時被破壞了,我們可以留出足夠的時間來修復這種損傷,讓平衡恢復過來。

否則,如果出現了不平衡還不及時調整,人體的不平衡成為常態了,那麼必然會導致亞健康和疾病。

養生就是這麼簡單。

如果您因為工作忙,晚上不得不熬夜加班、勞心費神,那麼,從第二天白天開始,您就得好好調整。

您可以放鬆下來,午睡稍微延長一點兒,到了晚上一定要按時入睡,如果提前犯困就要提前睡,這樣才能修養好精神。

中國人自古講究睡「子午覺」,子時在晚上23~1點,午時是中午11~13點,子時陰極而一陽生,午時陽極而一陰生,這兩個時辰是陰陽交替的時候,人最好在睡夢中度過,才能使身體得到最好的休息。

另外,午睡是補心的,子睡是補腎水的,這兩個時辰處在睡夢中,就是心腎同補,最能緩解人的疲勞。

如果您情緒波動大,身體也會失去平衡。

這時應該及時調整,使心靈回歸到寧靜而喜悅的本源狀態中。

否則,一味沉浸在惡劣的情緒中,是最容易惹病生災的。

這時,用雙太沖穴配雙合穀穴,就能馬上把壞心態調整過來,每個點按揉3分鍾,人就會感覺心平氣和、神清氣爽。

如果您已經產生了很多惡劣情緒了,也不要緊,用後背的膈俞穴,它是專門挽救惡劣情緒對身體的傷害的。

心態調整好了,再在自己身上尋找幾個適合自己的養生高升點,經常使用,就會有十分好的效果。

比如,失眠的話,可以揉一揉耳垂,因為耳垂上聚集著皮質下、興奮點等好幾個治療失眠的高升點;感覺四肢乏力的話可以搓一搓耳朵的最外緣,因為這一帶聚集著治療人體手足的高升點……總之,人體所有的小毛病都可以用如此簡單的方法來治,這樣一來,身體自然就遠離疾病了。

如果是一些小傷小病,不想上醫院;或是慢性病,住不起醫院也沒有必要住院;或者是奇病、怪病,醫生沒辦法,那就得完全靠我們自己了。

這時,隻要想辦法激發人體自身的大藥,並且堅持按本書中所講的方法進行操作,奇跡往往就會出現!

另外,除了按壓高升點,我們在飲食、起居、情緒等方麵還要積極配合。

總之,在健康的時候注意不要使身心失去平衡,這就是養生;在生病的時候想辦法使身心恢復平衡,這就是治病。

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就不僅是自己的醫生,而且還算得上是一個能「治未病」的「上醫」了,這難道不是人生最大的幸事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神仙們的團寵 老婆,你馬甲又掉了蘇唐君司安 穿越民國:我抗戰14年 朱雀橋 她像草莓一樣甜 白蓮花受他不走劇情[穿書] 秦臣 墮玄師 從浪客開始 全能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