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廣行新政(1 / 2)

加入書籤

明聖三年正月, 明聖帝登臨天安門,頒布《明定國是詔》,宣布委政內閣,由內閣副總理大臣洪仁玕仿照英德列強, 推行強國新政。

推行了多年新政, 這是明聖帝頭一遭把「新政」兩個字推向表麵, 尤其還要給臣民冠上「洪仁玕新政」的印象。

事實上,洪仁玕是漢臣,又是降將,明聖帝不可能對他賦予完全信任。

頒布《明定國是詔》的同時,明聖帝授予十位世襲和碩親王、道光係四位親王、三位額駙, 以及嘉慶係兩位親王議政院元老頭銜, 又定體製, 十二位以上元老出席的元老會議,可以過半數公論駁回內閣動議, 內閣如有異議, 應呈交皇帝進行裁決。

明聖帝私下囑咐十九位元老:「大清外祟不斷,不行新政, 先已亡國;背棄祖法, 或生內亂,兩害相權,由他主張,你們都是本家勛貴,一定立足長遠,初行新政,若生亂局,先為洪氏助力, 此為社稷之事,當真難以收拾,再提治罪之言為時不晚。」

眾元老唯唯答應:「奴才領旨!」

在明聖帝與大清高層勛貴的支持下,年逾花甲的「天國」乾王開始大展拳腳,對大清國展開自上而下的資本主義經濟改革。

事實上,大清朝的核心貴族早已正視與西方列強的政體差距,在經過對德俄列強的連番訪問後,大都認為,中國應當采取德意誌體製,逐步實現二元製君主立憲製,這部分人,掌握大清實權,卻不占有實際的「輿論」優勢。

多數大臣,尤其是漢臣,堅持的還是「中學為體」的那一套,明聖帝不好過為己甚,隻得將眼界最為開闊的洪仁玕推到了前台。

新主大政的洪仁玕提出了十條施政綱領。

其一,皇帝權威,神聖不可侵犯,臣民議事,不可言及皇家,更不得對天子聖旨產生任何質疑。

其二,朝廷扶植重工業發展,原有私營軍械、重工產業,一律贖歸國有,所有官民、洋人資本不得參與重工產業籌辦。

其三,頒布限田令,超出田畝土地由朝廷分五年出資贖買,分予無地耕農後限製再次買賣。

其四,重定關稅,厘金之權收歸中央。

其五,各省錢莊,皆由大清銀行參股管理。

其六,重輿情,省府縣設立谘政廳、谘政局、谘政處,谘政員由地方鄉紳推舉產生,本級谘政員推舉上級谘政員,谘政院議員有參政議政之權。

其七,分科舉為文武工三科,工科為西洋學進士,武科加試火器軍械使用學問。

其八,廠家、獵人、鏢局、商隊皆應造籍,收回所有未列籍冊之民間火器。

其九,改革學製,建立大清帝國京師大學堂,開設兼容中外的學術學科,以重金聘請西洋大家入華講學。

其十,厘清戶籍,稽查隱民罰為勞役。

應當說,洪仁玕的政治才華並不遜色於張居正、脫脫、王安石之流,經過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略顯暮氣的大清帝國開始煥發出新的生機。

到明聖四年為止,明聖女主的帝位業已相當穩固,現下的大清,內不生叛、外無洋祟,皇儲未立,加上風調雨順,基本是休養生息的局麵,時人以「天聖治世」四字高度評價了女皇帝的卓越功績。

當然,大清的中興,並不符合英法列強的利益。

清法戰爭後,法國自認沒有絕對的把握壓倒大清在遠東地區的傳統勢力影響,他們更傾向於復製庚申年的成功方式。

「四嫂,您看,英國如果把緬甸占領,雲南可就在沒有屏障可以依靠了。」鍾親王指著地圖憂心忡忡,「咱們跟英國有條約,不能在南掌派軍駐守,要這麼著,一旦英國動手,南掌必定保不住,越南也會處於英法兩國的夾擊之下。」

「英國人還算給麵子,要打緬甸,先把照會送到大清來,也不算很失禮數。」明聖帝想了一想說,「也沒別的法子,告訴岑毓英,讓他尋些事端,把對緬邊界前推一百裡。」

雲貴總督岑毓英是靠鎮壓太平軍起家的壯族大臣,在對法戰爭中也有較為出色的表現,算是頗得明聖帝倚重的封疆大吏。

奕詒躊躇道:「英國人未必能答應。」

明聖帝捏了捏額頭:「英緬一旦開戰,立刻讓岑毓英出兵,直插緬甸南掌暹羅交界地大其力,隔斷緬甸與南掌交界之地,英國要答應,咱們對英緬糾紛不做任何乾預,若有異議,咱們就把緬甸君臣接入大清境內,讓他們看著辦吧。」

答應讓點兒緩沖地,咱們你好我好大家好,你要不讓,我不乾預你侵占緬甸,弄個緬甸王裔到大清、暗示要搞一個流亡政權也夠你喝一壺,膈應也把你膈應死。

鍾親王雙眼一亮:「皇上聖明,臣弟有主意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這該死的第二異能 尼羅河的倒影 德妃的躺贏人生 全民領主:開局召喚德邦總管 全球數據化:我能強化萬物 海賊之麥田守望者 離婚後少奶奶她光芒萬丈 你是我的朝思暮想 扮醜後被千億大佬纏上 諸天之天外降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