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浪一個給你們看看(1 / 2)

加入書籤

一個對於道字的重新定義,聽懵了的不止阮留之一個,還有諸糅真人。

至於其他人,則是聽得有點迷迷糊糊,似懂非懂。

諸糅真人又為啥懵?

因為在《道德經》裡,老子認為,道是不可以名狀的,雖然知道它的存在,但是不知道到底要用什麼方式來給它一個準確的定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

這一句就是明證。

可現在,鄭浪之卻似乎把它給定義清楚了,那這是不是意味著,鄭浪之比李聖人還厲害?

這一結論是極具沖擊力的。

因此,當阮留之已被回得啞口無言之後,作為道家最後底牌的諸糅真人終於憋不住了,出聲道:「按鄭公子的說法,跟人相關的,是不是就可以歸納到人之道裡去?」

「那倒不是。」

鄭經立即就糾正道。

「打個比方說,人餓了,就得吃東西,不吃就會死,人困了,就得睡覺,長時間不睡覺也會死,人渴了,就得喝水,長時間不喝水也會死,這些都是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還是屬於自然之道,也就是天之道。」

為便於大家理解,他又舉起了例子。

「但人餓了,去哪裡找東西吃,是自己去找食物,還是去搶別人的吃,就屬於行為規則,是可以規範的,所以應歸入人之道。」

他又補充道。

諸糅真人也被說得啞口無言了。

他原本以為,自己應該算是找到了鄭浪之說辭裡的一點破綻,可經鄭浪之這麼一解釋,他就發現,那根本就不是破綻,還是在鄭浪之關於道的定義之內,隻不過是被劃分得更細致和準確了一點而已。

還是無法質疑!

那怎麼辦?

諸糅真人又問道:「那如何來理解『天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道損不足而補有餘』?」

無奈之下,他隻能換一個角度來質疑。

他又搬出了道德經裡極為經典的一句。

鄭經卻回道:「關於這一句,我暫時不回答你,我還得引入其它的概念,來輔助理解這個道字。」

諸糅真人:「……」

「按照我剛才的定義,天之道,屬於難以逆轉的客觀規律,因此隻能去理解,去掌握,去順道而為,這話真人應該認可吧?」

鄭經又問道。

諸糅真人立即認可地點了點頭。

天道不可違,這是儒家荀子的說法,而在道家,李聖人也說天道不可逆,這是無可爭議的。

「天道不可違,但卻是可以利用的。」

鄭經又開口了,並且舉起手中的茶杯說:「打個比方說,水往低處流,是天之道,不可逆,但我利用一個杯子,卻可以將其舉高。

「我利用杯子將其舉高的行為,就屬於人之道,屬於人道對天道的利用。

「就好比大禹治水,既然水往低處流不可逆,那他就因勢利導,改變河道,將水引至不會禍害人的地方去,那也是人道對天道的利用。

「又好比墨家發明的水車,利用工具將水引至高處,來灌溉農田,以讓咱們人生活得更好,那也是人道對天道的利用。」

他又一連舉了幾個極為有名的例子。

對於這幾個例子,不管是諸糅真人,還是已反應過來的阮留之,都無從辯駁,隻有認可的份。

但他們有所不解的是:為什麼要舉這些例子?

「很好奇我為啥要舉這些例子對嗎?」

鄭經似乎能看透他們的想法,接著又說道:「我想告訴你們的是,天道不可違,但卻是可以利用的,這就是人之道存在的重要意義之一,其目的是,為了讓我們人生存得更好。」

說完後,他停頓了片刻。

「我可以肯定地說,不管是聖人之道,還是俗人之道,抑或是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或者是道家的無為之道,還是墨家的機關之道……

「任何人之道,其道存在的本意,都是為了讓人活得更好更長久。

「區別在於,聖人之道利大家,利天下,而俗人之道利己。」

最為震撼的來了。

人之道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讓人活得更好更長久?

區別隻是在於是利己還是利天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玄學小祖宗的馬甲捂不住了 時先生一婚到底 真酒如何成為警視廳之光[柯南] 聯盟:我的輔助賊正經 快穿就是不炮灰 名宅故夢 穿成農家福寶小甜妻 農家小神棍 席卷天下 阪本十級學者的柯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