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出師不利(1 / 2)

加入書籤

什麼叫一石激起千層浪?

顧傾城所帶回去的消息就是。

在回到一樓船艙之後,他在第一時間,就將自己所打聽到的,傳達給了席希明等人。

「什麼?重新定義道?將其一分為二?這是瘋了吧!」

席希明的反應一如既往的強烈。

顧傾城卻沒打算跟他爭,畢竟此時的他,也隻是剛剛接觸這一概念,並沒有對其進行論證,因此他極為認真地跟大家建議道:「無論此說法正確與否,我都建議大家慎重思索一番,畢竟這是出自諸糅真人之口,連道家都在慎重對待。」

此時的他,還在以為這一說法是出自諸糅真人之口。

建議完後,他卻沒有繼續跟大家討論,而是一頭紮進了自己的船艙。

他去深入研究去了。

讀書之人,無論去到哪裡,別的什麼都有可能不帶,但書肯定是會帶一些的,尤其是像顧傾城這種還想在仕途有所發展的讀書人,與科考有關的各種經典經義肯定是會帶的。

其實顧傾城已經參加過一次會試,隻不過上次會試,他在經、策方麵發揮有所失常,結果名落孫山,這也更是讓他重視在經義方麵的學習。

此時的他,就是想把對道的新定義,結合各家的經典經義去印證一番,看會有什麼後果。

這可是要稍稍費點時間和精力。

但他也並不著急。

既然這是從道家傳出來的新說法,那就從《道德經》開始入手。

很快他就又一次捧起了《道德經》。

盡管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在仕途上稱得上是儒家獨大,但在魏晉之後,因道家的勢大,道家的一些經義也已經出現在了科舉考試之中,尤其是道家的經典《道德經》。

因此《道德經》也是顧傾城的常帶之書。

這一再次深入研究,便不得了,因為他發現,假如一個「道」字不重新定義,不將天之道和人之道分開來定義的話,確實《道德經》裡的很多主張,確實有些牽強。

比如說《道德經》裡的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妙。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有玄,眾妙之門。」

這表述的應該就是天之道,但確實又表述得含混不清,連它自己都說玄。

而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很快就跳到了人之道,最後又跟天之道聯係了起來,但聯係得極為牽強。

類似的還有很多很多。

這並不是否決道德經裡關於道和德的哲理和智慧,而是……

確實表述得含混不清,牽強!

在深入研究了兩天之後,顧傾城得出了這樣一結論。

而這一結論,也就意味著,他有些認可關於道的重新定義的那一新說法了。

但此時的他還不夠自信,因此在閉門了兩天之後,他便決定,先出來跟大家交流一下他的心得,於是乎,他第一時間找上了席希明。

論道這種是,是需要論的,因此他需要找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而對於席希明的才華,他也還蠻認可的。

「希明兄,關於道的新說法,我稍稍有些感悟,煩請你把大家給約上,咱們一起來探討一番如何?」

他將聚眾的事委托給了席希明。

至於他自己,則準備去向二樓的鄭經等人發出邀約,以兌現他的承諾。

受到邀請的席希明卻琢磨開了。

顧傾城要跟大家論道!

論重新定義道,將道這一概念一分為二的新說法到底成不成立!

看這意思,顧傾城認為這一說法有理?

席希明立即就得出了一個他不太願意接受的結論。

在過去的這兩天裡,他雖然沒有像顧傾城那樣閉門不出,專門去琢磨那事,但也還是深思熟慮過的,而他最終得出的結論,是不成立。

理由則很簡單。

從老子提出道的概念,到如今已過去近千年,千百年來,諸子百家都早已接受了它,現如今突然冒出一個人來,說要重新定義道,將其一分為二。

開玩笑吧?

假如老子的道定義錯了,那為什麼又會被諸子百家全部接受?千百年來也無人質疑?難道古往今來的無數聖賢都比不上一個諸糅真人?

因此,哪怕這一說法是道家的諸糅真人提出來的,他在細細思索過後,還是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他也實在找不到充分的證據來支撐這一說法。

現在,顧傾城竟然打算支撐他!

接到了聚眾任務的席希明心裡一喜。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玄學小祖宗的馬甲捂不住了 時先生一婚到底 真酒如何成為警視廳之光[柯南] 聯盟:我的輔助賊正經 快穿就是不炮灰 名宅故夢 穿成農家福寶小甜妻 農家小神棍 席卷天下 阪本十級學者的柯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