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意誌長存,精神不朽!(2 / 2)

加入書籤

「這樣一來《八十七神仙圖卷》水準就比《朝元仙仗圖》高。」

「但是他們沒有考慮到,兩幅畫之間的境界差距實在是差的太遠了,差了至少三個級別。」

「就好像一個書法家,沒有刻意寫書法,隻是自己寫信時,水準也不會比沐浴焚香後寫書法差三個境界。」

「差半個境界都不大可能。」

張培恩:「站在畫家的角度,我也和你們地星的張大千、徐悲鴻、齊白石一樣,認為這是一位絕頂人物畫的。」

「既然在對應的時代就隻有吳道子有這個本事,那這個人就確定是吳道子無疑了。」

「無須任何考證,很容易就能確定這一點。」

這就涉及到一個境界問題了。

在普通人看來,張培恩的國畫,與融合派大師李軍去畫國畫,可能都很好看,沒什麼差別。

但是如果讓李軍自己看,李軍就知道自己比張培恩差的有距離。

而如果讓張培恩去看,看到李軍這個『半練家子』的國畫,會一眼看出這是自己未成年時期的水準,差距巨大。

站在山腳網上看,華山高的嚇人,泰山也高的嚇人,甚至說不出名字的野山,也非常非常高。

而站在珠穆朗瑪峰頂往下看,對不起各位一點都不高,各位都是『坑』,是往下陷的。

這就是,眼界。

林軒點頭:「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地星龍國後世的學界普遍同意張大千徐悲鴻的觀點。」

屏幕上,還在不斷對比兩幅畫的區別。

仙女的頭冠,《朝元仙仗圖》就是隨手一畫,一根直線加五個小圈,就是珍珠頭冠。

而《八十七神仙卷》明顯能看出遠近關係,而珍珠錯落有致,很靈動飄逸,一點不死板。

比如某位樂女仙子的發髻妝發,《朝元仙仗圖》漆黑一片,密密麻麻用排線直接完成。

而《八十七神仙卷》中,能看的出頭發的前後關係,有立體感,發式也有細節。

而帝君頭頂的玉牌,《朝元仙仗圖》就是一個長方形,而《八十七神仙圖卷》則是側麵和正麵都能看到,能看出玉牌的厚度。

要知道,把這一切放在一副高三十厘米的圖卷上,每一個人物也就十幾厘米大小,甚至更小。

那頭頂的玉牌,也就兩三毫米。

一幅畫的作者,隻能在方寸之間勾勒芝麻大小的方片,另一位卻可以用三毫米畫出一塊玉牌的神髓。

這兩位的能力那對比就太明顯了。

而且,《八十七神仙卷》無論看到什麼地方,都給人一種和諧,看起來舒適的感覺。

任何一個人物都是往東飄去的感覺。

仙氣繚繞。

所有的物品,隻要是柔軟的,就會往同一個方向飄去,展現了整體的流暢性。

而且,兩個同樣手持琵琶的仙女,一個豎著琵琶,一個反彈琵琶。

這些都是盛唐時候才有的表現,也顯得更為用心。

壁畫,應該是一個非常嚴肅而且耗時耗力的工程,一副壁畫做個十幾年都是常態。

勾勒的時候,就算是草圖,也不可能隨便亂畫。

《朝元仙仗圖》根本看不出仙的氣息。

一處一處的細節對比,不需要林軒說話,觀眾也能看得懂。

【那《朝元仙仗圖》的東華帝君就像是撲克臉,而《八十七神仙卷》的東華帝君臉上卻帶著慈祥,差距太大了。】

【看,第三個女子,《朝元仙仗圖》上那位月匈襟突兀的皺著,不知道為什麼,而在《八十七神仙圖卷》上卻能清楚看到是因為月要帶和衣襟互相打結的結頂起了衣服,差距很大啊。】

林軒笑著:「實際上,大家有一種推測,兩幅畫的來源很明顯。」

「看《八十七神仙卷》卷尾比《朝元仙仗圖》的卷尾多一個腦袋,沒有身子,也就是缺了這個地方。」

「而朝元仙仗圖的卷首比《八十七神仙卷》多一個人物。」

「加上各處細節的不同,有一種猜測。」

「那就是吳道子畫了《八十七神仙卷》後,又畫出了那壁畫,地點就在洛陽。」

「許多年後,畫《朝元仙仗圖》的畫家到了那道觀看到了壁畫,為之驚嘆,才用圖卷把人物都給畫了下來。」

李軍點頭:「這推斷很合理。」

「不過,能穿越過去看看嗎?」

林軒笑著:「凡是非明確記載的歷史,我不會過去看的。」

「這是研究畫,隻要知道畫好,不就行了?用不著去理會別的。」

林軒結束了視頻,介紹:「徐悲鴻先生四年後,去世了。」

「他的遺孀根據他的遺願,把他在戰爭時期保護的那些文物全部捐獻給了剛剛建立的新龍國。」

「這位藝術家一輩子都致力於保護國寶級文物,明明自己就是大畫家,走後家人卻可以說得上家徒四壁。」

「這些捐贈給國家的國寶級藝術品如今被保護在燕京徐悲鴻紀念館內。」

「這就是《八十七神仙圖卷》的故事。」

張培恩點頭:「畫好,比一切都強,《八十七神仙圖卷》無需什麼證明。」

「這《八十七神仙圖卷》能不能掃描一個電子版,留給我們?」

「或許,國畫在它的推動下會有長足的進步。」

此話一出,梅雷爾森急忙起身:「請給我們光線派油畫界也留一份電子版資料。」

「我感覺,光線派可能還有什麼變化,答案可能在這幅畫中!」

李軍:「我覺得,這幅畫會帶動融合派的進步!!!」

【不是吧,認真的嗎?】

【就一副白描而已,也不是國畫水墨也不是光線派大作也不是融合派油畫,怎麼就能帶動三個完全不同的繪畫門類的進步了?】

【人家是大師,人家研究的東西比咱們的上限的高度還高不知道多少,咱們就等著他們研究得出成果,然後跟風就完事兒了。】

【這八十七神仙圖卷,沒想到才是最大的驚喜啊!】

台上的林軒看了一下時間:「直播時間有限,這些畫作的電子版將會在節目後公布。」

「而現在,讓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今天第三幅展覽品身上。」

「他來自於一個窮困潦倒一身,在三十多歲就結束自己生命的傳奇畫家。」

「在地星,畫中的植物與他的名字綁定成了一個專屬名詞——《梵高的向日葵》。」

「讓我們去看看地星上的印象派也就是藍星稱呼的光線派大師——梵高!」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穿越後我成了百官之首 我在異界有個黑科技研究中心 放開那位女妖 電競大神成了娛樂圈頂流 忍界:從木葉開始的蟲姬 霸道占有 一人之上清黃庭 都市夜煞戰神 霸道總裁太粘人 強製索愛